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

      

    中國、日本、韓國三國既是遠親,亦是近鄰。從政治、經濟和民生任何一方來看,也是密不可分的。然而近現代的戰爭使她們走上大舞台的不同位置,一時合謀,一時分敵;一時對抗,一時平和。無論如何,我們可以肯定,三個大國平和而處,對她們以致世界也是利多於弊的。十年前 (2002),一群中、日、韓的學者在中國的南京舉辦了《歷史認知與東亞和平論壇》,當時正值日本的新歷史教科書事件動搖著三國關係。其後論壇也在日本的東京和韓國的首爾舉行過。學者認為新一代認識正確的史實是十分重要,於是共同編下此書,希望真正可以達至「以史為鑑,面向未來」的封面題字。

   

 

 

 

     三國學者各自編寫自國的歷史,再定期在三地召開會議討論和修正。編輯期間,便召開了十次這樣的檢討會議,其中四次在中國、四次在日本、兩次在韓國。最後在 2005 年付梓。大家看到的繁體字版是由「三聯書店」在 2005 年出版的 (上圖左、中) 。

 

    書本簡略介紹三國文化和關係後,便從開港說起,說的是中國的鴉片戰爭和洋務運動、日本的明治維新和侵略韓國的江華島事件 。大家可以看到一些家傳戶曉的名字,如李鴻章 (上圖右)、金玉均、木戶孝允等。接下來,日本的自由民權運動和帝國主義興起主導著東亞三國的命運,甲午戰爭、入侵台灣、日俄戰爭等促使三國走上對抗的兩面 。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正表示了兩國人民對侵略者的反抗 (下圖左)。日本的帝國主義侵略逼使中、韓兩國走上對抗的一方,韓國的三一獨立運動,中國也有五四運動。但日本的軍國思想沒有退減,進一步侵佔中國東北,更發動全面的戰爭。 看此書,你該不會被美化的歷史的蒙蔽,你會找到「南京大屠殺」、「無差別轟炸」、「三光作戰」、「細菌戰」、「慰安婦」等專章。日本不單是原爆的受害者,也是戰爭的肇始,這些在日本兵近藤一的證言可以看到。然而受害的不單是中國和韓國兩國的人民,日本平民也為了戰爭付上了代價,戰時的緊縮生活、「東京大轟炸」、「沖繩戰」、「原爆」。最終日本投降,戰爭結束。下圖中,正是日本昭和天皇和盟軍統帥麥克阿瑟的合照。

 

    和平以後,三國如何看待歷史,重新出發?「東京審判」是不是公正的為日本所做的錯事作清算呢?舊金山和約解決了國家間的賠償問題,但解決不了戰後社會間的矛盾,歷史之路如何走呢?日本走上民主化之路、韓國走上分治之路、中國變天。然而以後三國如何面對她們的關係呢?三國重新建交,是不是便會和平下去呢?

 

    其實日本的歷史教科書問題,不過是一表癥而已,一些人對歷史的錯誤認知或立場,才是核心,然而這些人卻不斷的把其錯誤擴張。我們反對的是一些不認同歷史,美化錯誤的日本人,我當然不會天真的說這些日本人是少數,但我仍堅信日本也有好人。看日本歷史學者家永三郎 (下圖右) 如何為自己堅持的歷史和大環境對抗便是一例。今天,中、日關係劍拔弩張,我們更希望和平的到臨。但這不全是日本人的問題,日本沒法面對自己的過去,認真檢討,故是可恨。但中國又如何,我們又何嘗不是把我們的過錯秘而不宣嗎?今天我們政府可否正視近四分一世紀前春夏之間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呢?可否正視大地震的豆腐樓下枉死的小孩呢?可否正視年年不斷增加的上訪蟻民呢?我們政府說一套行一套,不是和日本某些人的言論相映成趣嗎?也許有一天,大家都可以寬容面對自身的歷史,和平才會到臨。

 

    此書畢竟是教科書的取材,對象該為中學生,對於一些事件或人物的描述未必太過深入。但學習近現代中國歷史的朋友們,我認為認識中國歷史和學習日、韓兩國歷史密不可分。如了解福澤諭吉的脫亞入歐理論,便能更了解日本在八國聯軍、二次大戰的舉措原由,從而對相關的中國歷史更加了解。所以以三國為一整體的歷史學習也許更有意義,此書正是一個起步。

 

 

 

 

 

成於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五日,家中

     

 

Free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