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情在延

 

二零零三年或許是香港民主歷程中最重要的一個年頭,七月一日數十萬人走上街頭,表達對政府施政的不滿。這已不是「廿三條」立法與否的問題,在我看來,「廿三條」立法的問題不過是一導火線,炸藥早早已積累於市民心中了。但遊行過程的理性、表達訴求的文明手法卻令全世界驚訝,縱是民主發達的西方國家也不易使數十萬人理性上街而不演變成暴亂,我們不得不為香港人的成熟和理性致敬。

 

七一以後,熱情似乎冷卻了,但沒想到在十一月廿三日的區議會選舉中,七一情又再一次在選票中表現出來。大家也以為選民選區議員只重地方服務,政治立場多起不了什麼作用,誰不知事實卻剛剛相反,這也使不少學者為之詫異。支持如期立法的民建聯敗得體無完膚:副主席葉國謙擔了區議員十二年的中西區觀龍選區敗給前線何秀蘭、中常委立法會議員劉江華於沙田錦濤挑戰民主黨何淑萍失敗、同是中常委的黃戊娣亦於沙田耀安敗給前線新人丁士元、同是中常委服務北區多年的溫忠平也敗給民主黨黃良喜…這一切說明了什麼?說明了選民要求改變,不滿政府和支持政府的政黨。

 

接下來問題轉移到區議會的委任制上:九七以前的區議會已沒有委任,但董建華上任後復行委任制,還大封親政府「功臣」,更有多年參選的人仕今屆不出選「等委任」。現在政府若重施故技以制衡民主派的多數的話,恐怕又是一場運動的開始了。當選了的民主派議員自然想脅民望進一步迫使政府開放,但政府如何以對,我看早已技窮的特首急忙匆匆上京討策,還得讓特首取經回來才知。但重要一點是,他的決定不單影響區議會的形勢,;更進一步影響明年立法會選舉市民的取態。本人相信中央會令本港設法保障民建聯在明年立法會選舉中的得票,但千萬不可又改選舉制度來幫助某一政團,以往的雙議席雙票制到現在的比例代表制已是一改再改,但原因不是逵一步落實民主,為了什麼,大家心裡有數好了。

 

今天我又聽見一個「妙」論:港區人大委員王敏剛在城市論壇中表示政府應委任更多的人進入區議會,理由是雖云有超過百分之四十的投票率破歷屆之冠,但還有百分之五十幾的市民沒投票,政府應替他們作主委任議員入局。縱在民主發展成熟的國家也沒可能達至百分百的投票率,我不知王委員是否知悉要達至百分百的投票率或許比達至百分百的就業率更難。若政府要為其委任議員入局找藉口,大可不必了,反正我們小市民除了上街以外別無他法。但只希望這一群所謂「愛國人仕」不要把我們看成白痴好了。我有時真的懷疑民主派是否和親中人仕串通,讓某一些人仕說一些激動民心的話,鼓勵更多的人上街,若是的話,王委員會否是其中一人?

 

本人以為委任制本身並沒問題,問題只在於有權委任人的人傾斜一方,再加上沒有一個委任人的機制和準則。誠如論壇中學者李彭廣所言,可按當選比例任由政黨委人,其實這亦有用在日本等地方的議會中。這方法一可減少黨內重要人民敗陣的機會,若政黨政治更有效的成長;二可平衡民意,亦不會與民意相對。這在論壇中當然不會為三大黨接受:既得利益者當然不欲讓愛,民主戰士則反對到最後:但這樣爭下去是否對香港有利呢?本人已盛裝以備,委任名單一出,便上街去。

 

二零零三年十一月卅日,觀城市論壇節目後有感而發。

 

 

Free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