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學習經驗中

教育制度的社化功能

 

1. 引言

 

本文旨在借本人以往的學習經驗,反思教育制度的社化功能,用以引證一些學者的見解。以反思個人在這情境下應當如何補足,使學生得以全方向發展。

 

2. 學習經驗中教育的再生產功能

 

a. 驗證功能主義學者的見解

 

功能主義學者涂爾幹 (Durkheim) 認為教育制度的社化功能是使社會的下一代能內化那些社會繼續存在所必須的價值行為規範。 (曾榮光 1988 3) 這樣反思本人的學習經歷,這理論的確成立,當中的知識、態度也是為學生日後在社會上立足而教授。我記得一位老師常說:「為什麼我們要努力讀者,不過希望日後的工作環境舒適一點。」當時我們同學間也普遍認同此調。課程中的內容如語文科的應用文、數學科的計算應用題、以致一些商業科目等也是偏於實用,即日後社會上或會用得上;而態度上的「處事有條理」、「認真」、「守時」、「有責任」等也是社會大眾普遍認同的正面價值。

 

反之,以往學習經歷中使我感到教師對「批判」、「獨立思考」、「分析」等態度多不重視,更不希望學生有之。教學模式是單向函授的,習作是重覆機械性的,思考是誘導性的:這等也不是為了培養上述的態度而設。在課堂流程上而言,老師可能認為一切在應其掌控下,誠然我們的政府也希望其人民亦是如此。

 

當然有很多的社會認同價值的再製不是依照常規課程來傳授,而是透過學校的佈局、課室的環境來使學生明白並內化。這正和杜賓 (Dreeban) 對社化功能的闡釋相近,杜賓認為學生通過應付課室內的情境和工作程序,是會較家庭內更容易學習得到社會規模。 (曾榮光 1988 4) 如選班長、班會,以至選學生會等,又如在學校內的一些規章等,這都使是學生明白守規、守時、專注等價值。當校內選學生會時,學生會會長以及其內閣是學校「欽點」的,學生投下的不過是信任或不信任票而已,民主機制下的監察更談不上,這正是培育「順民」的一例,這使我長久而來也認為民主等同「一人一票」而已。但和杜賓主張的有所不同的是,本人感到當時學校不著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這可能是中西對社會規模的定義有別。

 

b. 驗證韋伯衝突學派理論

 

韋伯衝突學派的學者認為教育過程中傳遞的文化或意識形態不是客觀,而是為了合理化統治集團的壟斷性而作。 (曾榮光 1988 5-6) 這理論的說法未嘗不可,因教育政策、課程的制定主要源自政府或社會上有權威的人仕。他們在政策或課程的制定時,自然的把對己有利的意識形態引進。我們作為教師也會把我們認為是「好」的價值有意無意間教授學生,因為這是我們堅持的一信念,我們在行為上、談吐上也會不其然地流露出來。但問題在於大部份教育工作者均來自中產階層,流露出來的自然也是所謂的「中產文化」了。其實他們對勞動階層及其文化認識不深,也很難給予學生一正面的角度看「勞動文化」。

 

c. 驗證新馬克思的「再生產論」及「抗拒論」

 

新馬克思學派和韋伯學派一樣,把教育的社化功能看成非客觀及中性,他們視教育制度的社化功能如階級關係的再生產過程。 (Giroux 1983 257) 代表學者葛蘭西 (Giroux) 的民間社會與文化霸權理論認為學校教育作為社化過程,就是把下一代納入統治階級特定意識形態內的過程,其目的就在於成就及鞏固其文化霸權及階級關係。 (曾榮光 1988 6) 而反思當時我們學習過程中的課室規約不是要我們順從師長嗎?這即是要順從權威並使之鞏固。現在各校普遍存在的所謂「愛國教育」更毫不掩飾地把統治集團霸權合理化地展現給學生。

 

「抗拒論」學者認為社會及經濟的再生產過程是會經常面對反抗的。 (曾榮光 1988 9) 反思我們學習之時,確然對老師所教不盡認同,或多或少地反抗,老師說:「平時也得溫習,不要待考試前才開通宵。」然而本人沒一次不是試前數天才溫習。但是一關又一關的考試升班制度會把不接受或反抗這意識形態的人剔除教育制度以外,更進一步限制了他們日後在社會發展的機遇,從而降低他們的影響力和對統治集團的威脅。總而言之,反抗是有的,但只是少數和片面,而教育制度亦會把這異數剔除,最後留下來的只有順從的人了。

 

3. 社化功能的影響

 

社化功能可以說是教育制度的一必然產物,不論是當權者有意地運用作為擴大其統治基礎的手段,還是教育工作者無意地充當了社化功能的媒體,社化功能的影響也會出現。

 

a. 中產文化的膨脹

 

如前所述,教育工作者多來自中產階層,其生活習性、態度以至處世價值觀多屬中產文化。正是因為教育工作者在其教學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推銷自己認同的一套價值觀,更利用其權力以及規約使此等價值得以在學生生活中落實,如此促進了中產文化的進一步膨脹。

 

中產文化的膨脹會簡接使其他階層的生活文化衰落,特別是勞動文化。教育本來的一作用在於「使每個個人均有機會擺脫他所屬的社會群體加諸於他的限制,並使他能進入一個廣寬的生活環境中。」 (Dewey 1916 24) 然而因為中產文化的膨脹而引致社會環境的改變使得出身勞動階層的孩子得遷就和適應中產文化,使他們的學習更是困難。若他們適應不了,教育制度中的重重考試關卡會把他們過濾,使他們失去上昇的機會。這亦有遺杜威 (Dewey) 的教育理想。

 

b. 中產文化資本的篩選準則

 

有不少的研究指出家庭文化資本的高低確實對學生取得學習機會有正面影響,如台灣學者陳怡靖及鄭耀男根據在1997年進行的「台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調查三期三次計劃社會階層組」的數據引證了上述情況。 (陳怡靖、鄭耀男 2000) 我們不難理解當中因由,由於學校建構了一個中產文化充斥的學習環境,自然地使滿有中產文化 (文化資本的一部分) 的學生更便利地在學校受教育。學校也希望其投資在學生的資本有較大的回報,因而一個又一個的中產文化資本的篩選準則因而出現。但這只會進一步壓抑了勞動階層新一代上昇的機會了,來自勞動階層的父母在其不熟悉的機制、情境下,及來自勞動階層的子女在其不擅長的項目中比試,最終只可能找到一些次等的教育機會或資源,使他們的下一代要付更大旳努力才可上昇。

 

4. 反思

 

現代面對的學生問題似乎多了,且更複雜,原因何在?

    

以往的教育制度是建基於學生對知識權威的服從,因而尊敬且服從於權威及其執行者。 (陳海文、李沛良 1995 120) 另一方面學校教育壟斷了學生的資訊來源,學生不得不順服於教師等的權威下。但現代資訊發達,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已不只學校教育一環,因而學生對教師權威的服從不再。再者,以往的學生無可奈何地臣服於教育制度建構的文化框架內。但現在學校已非教育的惟一來源,學生則可有選擇地在他喜歡的文化區域學習或不學習。因為這樣,教育制度的社化功能在後現代文化下中受到一定的影響而使其功能不盡彰顯,因而使教師在教育制度下的優勢不及以往,而使處理學生問題困難重重。

 

其實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不應戀棧過往的景況而抱怨現時學生的不濟。反之,應改變去遷善社會文化的變易。

 

首先老師多出身或身在中產階層,對中產文化的推崇是理所當然的,但作為教師應對個人價值取向持開放態度,容納別的文化或價值觀。當老師推銷其價值觀時,應明白當中的優良價值所在及使學生明白。多了解學生文化或勞動階層文化,應對這些文化更多的尊重和諒解。這會對了解學生問題有更多的幫助。

 

第二,尋找學生在考試或學業以外的長處,且幫助他們發展其長處。因現代社會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不獨成績優異者。

 

最後,在教學源分配上應適度的向勞動階層傾斜,以彌補他們子女因缺失了中產文化資本而受到的影響。

 

5. 總結

    

社化功能在現代社會的建立或維持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現在社會變了,亦是我們反思當中優缺而重定方向的時機。彊化的教育制度只會窒礙社會的發展。我們要求教師態度改變的同時也應對相關政策作出反思,是為了建立一個更能客觀地接納各樣文化和公平的學校體制。我們所追求的優質教育也應包括此道,而非盲目的對市場效率的膜拜。 (曾榮光 1997) 只追求高比較性的各式各樣的數據,受害的永遠也只有香港。

 

參考書目

 

陳怡靖、鄭耀男 (2000) 《台灣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 – 檢證社會資本論、文化資本論及財務資本論在台灣的適用性》 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 民國八十九年八月.十卷三期 頁416-434

 

陳海文、李沛良 (1995) 《文化轉型與香港教育:後現代主義的挑戰》載於:Siu Ping-keeTam Tim-kui 《教育質素:不同卓識之匯集》 香港:Hong Kong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109-122

 

曾榮光 (1988) 《教育制度的社化功能 – 一個理論的爭辯》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報 十六卷第一期 香港:中文大學

 

曾榮光 (1997) 《市場效率的膜拜 – 探討「教統會七號報告書 – 優質學校教育」的深層意義》載於:曾榮光(1998) 《香港教育政策分析:社會學的視域》 香港:三聯 頁207-229

 

Dewey, J. (1916)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

 

Giroux, H.A. (1983) Theories of Reproduction and Resistance in the New Sociology of Education.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3275-293

 

二零零四年四月一日,書於家中。

 

註:此乃本人修讀中文大學教育文憑中學校教育架構與過程的期終功課。

 

 

Free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