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便沒有了痛苦?

 

看見的是一臉痛苦的小學生,或是因為考試退步而痛苦,或是因為剛被父親痛罵而痛苦。看見的是一臉不甘的女孩,因為僅是全班第二名而不甘。看見的是背著重重書包的學生哥。看見為會考而日夜補習的考生。這一幕幕似曾相識的畫面,鉤起我不少回憶。這全是九十年代的《鏗鏘集》的片段,片段訴說教育改革的由來,展示「愉快學習」的必要。

 

現在改革推展了,熾熱爭論也轉淡了,我們是否再從此不見那些只為考試而讀書的人?再碰不到那些害怕退步的惆悵?遇不上那些追逐名次的懊惱?教育改革主張「愉快學習」,問問現在學生愉快嗎?愉快了又如何?

 

曾是惱恨學習,害怕痛苦;現在甘來,始感當年幼稚。身為人師,也希望學生明白當中要理:學習的經歷是痛苦,因為我們得接受原不屬我們的東西。愉快的學習會深刻嗎?現在的學生不為成績不揚而苦惱,不為學習不力而羞恥,不多負一本書回家——這又是不是我們樂見的?

 

學習為了什麼?改革又為了什麼?施政者著眼的是政策成功與否,政策失敗了又換個面目再來。但我們的學生呢?面對是他們的一生,他們唯一的學習生活。現在有報告指出以中文為授課語言的中學的中學生升讀大學的機會不如以英語授課的。有人指報告依據的數據不足,難以盡信。但我們可以多待兩年的數據嗎?多待數據來證明那人所共知的事實。

 

二零零八年三月二十四日,數老草蘆。

 

註:文章以筆名「數老」,於二零零八年三月二十六日刊於《明報》副刊的「自由談」專欄,文章略經編輯修改。此為已修改的版本。

 

 

Free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