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畢華流

 

    畢華流是一個作家的筆名,但現在看來似是一個被遺忘的名字。書店的書架上,很久很久已看不見這人的新作,舊作也難尋。這樣「畢華流」這三個字便漸漸褪去了。但,終究這是一個陪伴我成長的一個名字,我豈可輕言讓它消失呢!

 

     畢華流,本名吳漢源,是一名教師。作品曾在《明報》的「自由談」和「校園版」刊出。他也畫得一手好漫畫,是故他的作品中的插畫多由他自己親自操筆,另有一番風味。

 

     畢氏的早期作品如「主席手記」、「捕捉女王」等主要記述故事主角「畢華流」讀高中、大學及後成為人師的經歷。作者把原本枯乏的話題加上一些嬉笑的對話和劇情,令到有相同經歷的學生們有著歡笑的回味。我看「主席手記」之時,正值預科,也對故事中的角色有著認同。

 

     及後,畢氏轉向寫科幻小說,「荒原三部曲」的「少年遊」、「女兒行」和「妖獸陣」正是一例。作者似乎想借一個虛建的國度說明一些道理或信仰,然而當中失卻了原來的校園幽默,在我而言這是一大敗筆。畢氏亦有把一些知識結集成文,如「畢華流談星座」、「畢華流談遊戲」等,其中星座系列的書也出了不少。

 

     一九九六年,畢氏代表香港參加世界大富翁比賽,拿了個世界冠軍回來。及後,他把過情寫成了「蒙地卡羅戰記」。二千年至零一年間,我當時任教的學校「粉嶺官立中學」邀請畢氏到訪演講。我雖因授課而無法席上聽教,但也拍了照,討了數本簽名著作回來。他更在那令他感自豪的「蒙地卡羅戰記」中親繪漫畫,十分有紀念價值。

 

     可惜,畢氏後來把精神投放於開發虛建國度的歷史科幻小說中,希望把「荒原三部曲」中的國度的歷史完整化,再滲入一些基督教和儒家的思想,出版一套達十多冊的小說。然而,我想有誰會為看小說購入這麼浩大的書群呢?特別是在作者原有的讀者群中更難找到。未知是不是出版商的卻步,還是作者本身的力疲,最終那長篇小說僅出版了六冊而已。那長篇小說便是「桑梓荒原記」。本人看過首數篇還感有趣,然而後來數篇流於敍事,儼然在看歷史教科書,因而令人乏味。

 

     現在,聽聞畢氏已回執教鞭。畢氏作品的主要出版社「博益」早已成為歷史,是故書架上已鮮見畢氏的作品。也許書架上再找不到「畢華流」的校園幽默小說,也說這個名字老早被人忘掉。但他和他的小說的的確確見證了一代人的成長,只是經不起時間的改變而得消褪。但這不重要,因為他和他的小說曾經存在。回想起來,其實我們身邊每一樣東西,也都不是一樣的會漸漸消失的嗎?

 

二零零九年九月十九日作於網誌。

 

 

 

 

Free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