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問錯了嗎?

 

     近日,王光亞部長的言論,說香港公務員只懂執行政策而缺乏長遠目光:所謂成也英國,敗也英國。此話引起多方討論:有人說其言論不是針對公務員,而是針對公務員出身的行政長官曾蔭權及其團隊。但無論如何香港的公務員硬吃了這一隻死貓了。此話一出,足見所謂的一國兩制,還算什麼呢?而更嚴重的是,那些錯誤的觀念,原來一直在我國高幹腦海中,難怪我們對國內政治期望落差如此的大了。

 

     首先,香港的公務員最引以自豪,是其盡忠地執行長官的意旨。說到長遠政策的訂定,管治的方向本來便不是公務員的工作範圍。董建華為了不破壞這個傳統,因而建立了問責官員的制度。制度確立,但也不保證官員問責多了。為了不破壞管治官員不問責的另一個傳統,曾蔭權又增設了副局長和政治助理。由此看來政策制訂應是由這一群問責官員來負責,而不是公務員。政府的政策缺乏支持,或許連公務員也不支持,這也怪不了公務員。現在政策失敗,倒得由公務員來承責嗎?

 

     再者,王光亞部長只看見香港政策缺乏前瞻性的問題,硬把問題歸因殖民地政治。但他卻看不見香港政府政策制訂時北京政府不時說三道四。這便好像一個小孩子學步行時,父母不斷的說這樣不好,那樣不好。兒子便幹每事都問準父母,問多了,父母又嫌兒子獨立性不足,兒子問錯了嗎?

 

     王光亞部長看得見問題,但他看不見的還有香港政治制度缺乏延續性。現在曾蔭權大有退休前休假的心態,新任行政長官尚未出台,難作交接。別說選舉中有中國大陸的干涉,連候選人參選與否也得叩問聖意,這樣的政府的政策也難令心有信心了。現在很多香港人若與問題,也直接向北京請示,而忽略了香港的政府了。

 

     誰令一國兩制無存,還請王光亞部長深思。

 

     最後,香港的行政長官不是普選而來,不用向全體人民負責,這理由也不用我多言了。要記住普選不一定可杜絕苟且的人,但起碼可使他們的苟且不會延續下去。

 

     那樣的「別人錯,而錯不在我」的心態,不獨在王光亞部長的言論中找得到。國內近日不斷發生的城管與民眾衝突事件,國內一些學者把問題歸因為城鄉差距和民工社會地位低等因素。誠然,這也是因素之一,但不是主因。我想不會有一個民工老遠由四川走到潮州,然後說自已地位低而生事,他要生事在四川已有很多機會。問題在於城管人員的處事不公、欺壓、收賄等問題。學者、官員卻把之視而不見,硬把問題歸因於一些與我不相關的大形勢上,而使自己所作所為合理化。這樣的情況,問題根本不會解決。

 

二零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午後家中

 

 

Free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