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旗」與「殘字」

    

     「殘字」是近年香港人給簡化字的雅稱,這名詞的出現不多不少反映了一些兩地矛盾。北人南遊,夾帶了一些他們的豪爽,也佔用了香港的一些資源,或成存了兩地的衝突。
 


     中國文字以筆劃構成,書寫時費時費力。我讀書時,便身受其害。雖云英文中學,但某些科目,抄錄筆記也好,功課作業也好,無不須書寫大量文字,每當大功告成之時,人早己氣急敗壞了。此刻使用了簡化字的確為我方便不少。
 


     近日,有些人批評餐館的菜單使用了簡化字,出賣了香港人。誠然繁體字是香港的傳統,不該也不必要被取代。然而多印一些文本便益旅客又有何不妥?我們看見菜單上的日文、英文或法文會否又批評老闆崇洋媚外,出賣港人呢?要明白,漢字簡化自古已存,不是新中國獨創,由篆至隸,由隸而楷也是簡化。當然新中國成立後的「簡化字方案」把之規範化而已。我真不明白為何今天的簡化方便,便會被看成出賣呢?有些簡化字的來原是草體楷化或沿用古字,本來便有根有據的。當然我們亦看到一些不倫不類的例子,我們大可以擇善而用之。

 

     或許近年來,人們寫字少了,大多數都在屏幕上畫幾筆,或用輸入法把字的小部輸入,便可溝通,偶爾多書數筆也不為過,他們大概忘了以往一書數十行之苦了。
 


     有人認為使用簡化字,代表著大陸的文化入侵香港,甚至是「香港大陸化」的開始。我不認同,其實人與人一有接觸便有影響,文化亦然。何謂「香港文化」?何謂「我們的價值」?又不是不斷的改變和磨合而成的嗎?我們不可以因噎廢食,因為害怕受影響而拒絕接觸。其實文化會含保存,還是看我們這群住在香港的人如何自處。同樣的道理,我們不可因為不想內地人來港買房便拒絕發展。我相信,不是多三幾萬個內地人到臨,我們便會被同化,若是如此,我們的文化根基未免太薄弱了。曾幾何時,我們希望以我們的力量感染內地,為何現在卻變得如斯保守呢?我們的雄心不是因為一兩場風暴而磨滅了吧。
 


     同樣的邏輯,中央政府老說香港有人大攪「港獨」,還揮舞港英時代的香港旗。為何市民不可舉那面藍旗呢?那面藍旗何曾有獨立的含意?紅色的區旗在這地上僅飄揚了十多年,但那面藍旗卻已高懸了百多年。以往百年,它高立在旗桿上的時候,哪一刻有著獨立的意味?今天,若有人在球賽中高揚巴西旗、德國旗,甚至英格蘭旗,你又會不會說他要投靠別國啊?
 


     有人說反對中國的便不是中國人,跑回你的老家去。這些人大概老早中了「朕即是國」的封建思想的毒了。政府中某人的政策不該由全中國來背票,對某些政策持不同意見的人更不該等同與全國國民為敵。可笑的是,一向「反封建」的社會主義大國卻是最封建的。昨天,反對國民教育中某些內容的人便是叛國賊;今天,反對增加老人津貼內某些細則的議員便是與千萬老人為敵,何必如此沉重呢?「扣帽子」這名詞在中國歷史,特別是近半世紀中是司空見慣的,但現在我們的香港政府也用此法實令感到惶惑不安。政府不去反思為何市民對殖民地的生活留戀,對現在的際遇不滿,只是把反對的人歸邊而漠視,此舉只會令矛盾更盛,無助平和。當然,「港獨」論述或許背後更深層的原因是有人希望為「二十三條」的立法作伏筆吧。
 


     我們反對別人扣我們帽子,但我們又是不是不斷在扣別人的帽子呢?現在香港對立的社會中,只是不斷的謾罵和口號,「賣港賊」、「民粹主義者」、「港獨」...這是好事嗎?
 


     我依然故我,喜愛「藍旗」,也喜愛「殘字」,算我一個「殘人」吧。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光棍日家中作。

    

 

 

Free Web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