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家與秀吉

 

今天覆診,除了血壓高了點以外,也無不佳。血壓高是可以理解,因為我是趕赴診所。

 

每晚在追看日劇「利家與松」。

 

說豐臣秀吉執意入唐 (取道朝鮮,攻打大明),家臣反對仍無用。在攻朝鮮的情況只有口述,這也應當,畢竟前田利家沒有隨軍。攻打朝鮮,日本綽綽有如,歷史上是攻至鴨綠江邊,為明朝和朝鮮人圍攻而敗走。日本先後兩次攻朝鮮,然而在明史上卻不見經傳。其實當時明室外強中乾,日本也佔不了便宜,可見國力不揚。明朝攻克日本的大將,及後多在對付後金的戰役中捐軀,亦可見日本力弱。

 

豐臣秀吉是一位喜愛戰爭的人,當國內找不到戰爭對象,便得轉移國外。豐臣秀吉是一不善內政的人,唯有打仗才可找到成就。當然琉球小國不堪攻擊而轉投日本,但朝鮮和其背後的明室則不是這樣的了。

 

豐臣秀吉死後,國家不久便易手,由德川家康主政,這和他本人銳意攻打朝鮮,以虛耗國力不無關係。當然石田三成、淀君、和豐臣秀吉老來得子也是因由之一。豐臣秀吉本來已收了不少養子,大可由養子繼任,然而老來得子秀賴,立意由自己兒子繼任,而使諸養子不可,加速內耗。當然這也使石田三成、蒲生氏鄉等人有機可乘。石田三成生性傲慢,看不起武門中人,更使武將轉向德川。其實當時日本經歷百年內戰分治,正正需要休養生息。隋煬帝不明白的,秦始皇不明的,豐臣秀吉也看不通,但德川便看到了這一點,而使國運更綿長。

 

說回故事,德川家康開始乘豐臣秀吉不濟而拉攏各大名,忠心的前田利家自然不肯放過家康,希望以一己之力,力阻歷史洪流。可惜歷史是利家僅多活秀吉一年,沒法守護這稚主秀賴。利家死後一年(1600,非常易記),德川家康發動關原之戰,戰勝,削減了毛利、上杉等親豐臣派的勢力,奠定建立幕府的基石。

 

歷史如此,人力自是渺然。

 

忽發奇想,若陳水扁是豐臣秀吉的話,誰是他的前田利家?謝長廷?也許馬英九想自比德川家康,作個最後勝利。

 

二零零六年十月五日,網誌。

 

 

Free Web Hosting